失眠TOP3终极拷问数据出炉 专家硬核科普“拯救失眠”
“凌晨3点,眼睛瞪得像铜铃,数羊数到第10086只……”“睡前困成狗,躺下秒清醒,我是不是被床嫌弃了?”
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如期而至,今年主题“健康睡眠,优先之选”道出无数人的心声。河南健康网顺势推出「睡眠灵魂拷问」特别活动,引来部分睡眠“特困户”围观,最戳心的失眠TOP3问题及5秒睡眠质量调查数据新鲜出炉。
“睡前很困却一躺下就精神”占比四分之一
在大众最想问专家的7大问题之睡眠困惑票选TOP3投票方面,“睡前很困却一躺下就精神,这是为啥?”以25.84%得票率成最扎心失眠困扰;“专家眼里的好睡眠是啥样?”与“长期熬夜生物钟紊乱,怎么科学调整?”分别以21.35%、14.61%位列第二、第三。其他热议问题包括“如何戒掉报复性熬夜?”占12.36%;“助眠产品长期用,会导致分泌功能退化吗?”占11.24%;“床头放苹果、泡脚等助眠法真有科学依据吗?”占7.87%以及“夜班工作者群体如何获得良好的睡眠?”占 6.74%。
5秒睡眠质量调查数据显示,仅3.13%的受访者日均睡眠达8小时,超半数(56.25%)仅维持6-7小时。
失眠主因中,情绪焦虑或抑郁占比最高(27.42%)。应对策略方面,32.31%受访者尝试调整作息改善睡眠,27.59%希望获得缓解压力焦虑的专业方法,20.69%渴求更系统的作息优化指导,凸显大众对科学睡眠方案与实用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。
专家硬核科普拯救失眠
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钱林表示,拯救失眠有科学的方法,真的不用靠数羊!

失眠TOP3终极拷问篇
Top1.睡前很困却一躺下就精神,这是为啥?
张钱林解释,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“睡前觉醒”,指入睡前出现的生理或心理过度激活状态,分为两种类型:“睡前认知觉醒”表现为思维活跃、睡眠焦虑或反复回想事件;“睡前躯体觉醒”则伴随心跳加速、肌肉紧张、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。通过一些中医按摩或使用正念疗法可能改善这种现象。
TOP2.专家眼里的好睡眠是啥样?
张钱林表示,优质睡眠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入睡迅速,在10~15分钟内进入睡眠状态;睡眠深不易惊醒,醒后5分钟内又能入睡;无频繁噩梦或惊醒,梦境遗忘较快;晨起后精力充沛且思维敏捷;日间工作学习专注高效,无明显困倦感。其核心在于睡眠质量高、恢复力强,形成良性昼夜节律。
TOP3.长期熬夜生物钟紊乱,怎么科学调整?
张钱林指出,通过规律作息、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,放下电子产品,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,保持健康心理,以及使用非药物疗法,可以有效改善生物钟紊乱。
应对“熬夜刺客”篇
除了三大“灵魂拷问”,还有四个问题炸出一波“熬夜刺客”,张钱林一一进行了解答。
1.如何戒掉报复性熬夜?
张钱林认为,报复性熬夜源于白天需求缺失,借夜间补偿掌控感。改善需逐步调整:警惕消极代偿,转换需求满足方式;白天预留专属时间,减少失控感;尝试其他方式替代补偿行为;同步规律作息,强化自我价值感削弱补偿欲,打破“失控-熬夜”循环,重建身心平衡。
2.助眠产品长期用,会导致分泌功能退化吗?
张钱林指出,褪黑素作为外源性补充剂可短期调节睡眠节律,但长期服用可能抑制自身分泌,导致节律紊乱及依赖性失眠。助眠药物,如苯二氮䓬类等镇静催眠药及部分抗抑郁药虽能改善睡眠,却可能干扰内分泌功能,如影响性激素受体活性,长期或过量使用易引发生理失调和药物依赖。二者均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盲目使用。
3.床头放苹果、泡脚等助眠法真有科学依据吗?
张钱林介绍,苹果助眠非玄学,苹果皮中含有“芳樟醇”的成分有助于大脑镇静神经、缓解心理压力,辅助改善轻度失眠,柑橘类水果也能发挥类似作用;泡脚助眠可促进血液循环、减压、调温、止痛,但需控温,糖尿病患者水温以35℃为宜,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、严重心脏病、低血压、皮肤病或皮肤破溃者不宜泡脚。
4.夜班工作者群体如何获得良好的睡眠?
张钱林表示,夜班群体睡眠不足易疲劳、降低注意力,增加失误风险。建议夜班前减少“睡眠债”;夜班时摄入咖啡因、提高照度;夜班后布置睡眠环境、避免电子设备、做放松练习;饮食上避免过量进食,逐步重建生理平衡。
应对失眠六法
针对当代人普遍会遇到的失眠问题,张钱林也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。
1.优化睡眠环境
保持室温16-20℃,避免过冷或过热;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营造全暗环境,减少褪黑素抑制;通过白噪音或耳塞隔离噪声,营造静谧氛围。
2.适度运动调节
日间进行慢跑、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睡眠,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,以防过度兴奋。规律运动可调节神经递质,缓解情绪压力。
3.睡前放松技巧
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法,从脚部至头部交替紧绷-松弛肌肉,或使用4-7-8呼吸法,吸气4秒→屏息7秒→呼气8秒缓解紧张;正念冥想可清空杂念,降低大脑活跃度,促进入睡前身心平静。
4.认知行为疗法(CBT)
建议仅困倦时上床,避免非睡眠活动;清醒超20分钟即离床放松,待有睡意再返;养成记录睡眠时间、状态的好习惯,并针对性调整作息。
5.规避咖啡因与酒精
睡前6小时禁咖啡、茶、巧克力等含咖啡因食物;酒精虽短期助眠,实则降低深度睡眠质量,应避免睡前饮用。
6.科学控制饮食
睡前少食高糖、辛辣食物以防肠胃不适;适量摄入助眠食物,如香蕉含镁可放松肌肉、牛奶含有色氨酸,能促进褪黑素合成,帮助入睡。
专家小传

张钱林,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
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委员,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重症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、亚重症协作组副组长,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,河南省睡眠研究会神经分会常委,河南省解剖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分会常委,河南省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委。第一主持人承担省级科技攻关课题三项,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文章多篇。
编辑:王净丽 审核:荣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