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

健康资讯

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分享?有四个前提

河南健康网 2024-11-1922355

  我们在工作当中经常听到家长经常问孩子不会分享怎么教的问题?分享是一种美德,也是一种风度,更是一种品质。对于孩子来说,拥有这种品质,那他未来的路将会走得更顺畅!在自闭症孩子训练当中分享是一项必备技能。学会分享更好的培养互动技能,增强与同伴进行有意义的互动的可能性,增强社交动机。那如何让孩子懂得分享,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得学会分享?

  分享有四个前提

  1. 孩子知道你的我的他的,有了物权意识。当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是我的时候,说明孩子的物权意识萌芽了,有了物我概念。这个一般发生在孩子2至3岁的时候,想要教会孩子懂得分享,首先他要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,什么东西是别人的。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还能还给自己。

  2. 有了社交意识。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社交意识,开始跟除了家里人之外的伙伴交往,知道同伴的重要性,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。建立具有积极意义的分享行为,有了交往行为,才会产生分享。

  3. 承受挫折 当孩子做分享时也要接受同伴的拒绝行为,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你分享的物品。

  4. 同伴意识 建立双赢模式,增强合作意识。

  具体怎么做

  1. 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前提,当孩子有物权意识的时候,你得尊重他这个人,包括他拥有或由他支配的物品的权利。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分享或是擅作主张。不要因为孩子不愿分享,就给他贴上不懂事、小气的标签,先搞清楚不愿意分享的原因,有些东西是孩子最宝贝的物品,不愿意分享也在情理之中。

  2. 先和熟悉的人开始分享实物,可以是食物或者玩具,听到“分享”就把东西给对方,紧接给予强化也就是分享以后的结果,将“分享”与“结果”多做衔接练习。逐渐学会分享.注意开始分享物品时,要选一般喜欢的,不要选择他最喜欢的物品,不利于孩子建立分享与结果的衔接。

  3. 多做示范,孩子的学习都是先从模仿开始,他们通过观察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来学习。

  4. 建立分享的愿望。这个阶段主要针对语言理解能力较好的孩子,目的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分享。老师应该和学生谈论并强调分享带来的积极结果。这种对话可以集中于学生过去的经历、当前的例子及日后分享可能带来的结果。如“分享给别人,会感到更加有趣。”或者“和别人分享,你会得到很多回报(别人也与你分享)。”将“分享”与其他学生已建立的其他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相连接。

  5. 以下适用于能力较好的孩子。促进分享行为一理解及忍受。学生在成人的促进下学习分享。在这一阶段,学生需要遵守和别人分享的指令。对于一些学生而言,这一技能可能只是简单地理解指令;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,学会忍受与别人分享才是目标技能。

  6. 完成此阶段的教学可能需要创建“情境结构等级”。这个方法可以使教学更加系统化,增加学生在愈发困难的情境中与人分享的可能性。一开始选用学生很有可能愿意与人分享的情境,然后过渡至学生很难接受与人分享的情境。此阶段的“分享”包括放弃自己的物品给别人。

  7. 当别人对学生拥有的物品感兴趣,老师可以辅助学生留意对方的请求或愿望,并通过实际行动进行分享(把物品给同伴)。只要学生分享了物品,就应该给予其极大的奖励。将外部奖励与表扬相结合(例如:“看,他因为你变得多开心!”或“分享让事情变得更简单!”)

  8. 给予回报与肯定,让孩子知道分享的好处。这个不能单用语言来表达,要有场景和实例的铺垫与烘托。譬如一起送礼物给邻居小朋友,收到回赠或者感谢的时候要表现出来,让宝宝知道分享的好处,心里觉得美美的。

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分享行为?除了分享物品外,还可以分享无形的东西,譬如情感、快乐、知识、感受等。当孩子与同伴、兄弟姐妹、父母、长辈等分享物品或无形的情感、知识等时,都需要我们及时给以肯定与鼓励。你学会了吗?

来源: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黄艺敏

编辑:张凡   审核:荣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