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

健康资讯

无差别攻击!隐藏20年的凶手竟然是……

河南健康网 2025-05-223111

  “原以为是皮肤病,谁能想到竟是肠子出了问题!”49岁的张女士感叹道。从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出院时,困扰她22年的疑问,总算有了答案。

  一次生气引起的“皮肤自毁”

  “医生,自从前几天生气以后,我的腿又烂了,麻烦您给看看这到底是啥情况啊?”

  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,张女士(化名)掀开裤腿,触目惊心的紫红色溃疡环绕着双侧小腿呈对称分布,一些地方还在滴落脓液。

  坏疽性脓皮病,医生做出诊断,但是随后的一句话让她有点蒙,“你有便血经历吗?”

  皮肤病和便血有啥关系?但她还是告诉医生,“从2005年开始,就发现有便血,这么多年治疗,症状时好时坏。”

  多学科会诊 揪出藏20年的凶手

  针对严重的病情,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、消化内科、感染科迅速展开多学科会诊。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修岭为她解开了疑惑。

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,炎症可能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分,从口腔到肛门,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受其困扰,中国患者总数近150万。除了便血,严重的皮肤溃疡也是这种疾病较为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。

  肠道与皮肤的“二重奏”

  结肠镜检查更是印证了这一诊断,糜烂布满肠道黏膜,显微镜下的组织也看到了隐窝脓肿。

  此时张女士的体内正在进行一场免疫风暴,免疫系统疯狂攻击肠道组织,当肠道屏障被击穿后,大量炎症因子涌入血液,进而对皮肤也开始无差别攻击。具体到张女士的病情,不是单纯的坏疽性脓皮病,还合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,治疗刻不容缓。

  截然相反的治疗

  患者需要接受免疫调节治疗,但这类药物的使用会加重皮肤感染,这就是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时最常面对的困境:“既需要向左,也需要向右”。

  面对难题,李修岭提出治疗分为两步走,第一步:控制感染,使用药物抑制细菌感染,改善皮肤症状;第二步:调节免疫,感染控制后,再进行针对性的免疫调节治疗,让紊乱的免疫系统安静下来。

  经过3个月循序渐进的治疗,张女士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,便血症状也逐渐减轻。再次恢复健康后,她笑着说“以后可不敢轻易生气了。”

  希望“肠”在,拥抱健康

  李修岭介绍,溃疡性结肠炎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,发病高峰年龄为20~49岁,男女性别差异不大。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、黏液血便、腹痛等,尽管疾病暂时无法根治,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、饮食调整等方式控制和减轻炎症。

  来源:河南省人民医院

编辑:刘斐斐   审核:荣强